3月9日晚,大型歷史隴劇《西狹長歌》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精彩謝幕,標志著“情暖隴南”晉京演出活動完美收官。3月2日至3月10日的8天時間里,由文化部藝術司、中國劇協(xié)、甘肅省委宣傳部、省文化廳、隴南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情暖隴南答謝演出活動在京隆重舉行。《官鵝情歌》、《苦樂村官》、《西狹長歌》三部大劇連演6場。
甘肅省隴劇院院長楊波介紹,通過這次活動,不僅把隴劇藝術完美地呈現(xiàn)給了首都觀眾,而且為隴劇市場化運作作了一次有益的探索。
相關鏈接 隴劇是甘肅省一個新興的地方戲曲劇種。據(jù)老藝人的回憶,原為皮影戲,采用道情唱腔,名隴東道情。流傳于甘肅東部的環(huán)縣及曲子鎮(zhèn)一帶。因演出排場和活動方式均極簡便,全部箱具樂器一頭毛驢即可馱走,當?shù)厝罕娪址Q這種皮影班子為“一驢馱”。它的形成至早不超過清道光、咸豐年間。環(huán)縣皮影藝人解長春(1843~1916年)一生從事隴東道情的改革活動,制定并改進了道情的音樂及聲腔,增添了四弦、笛吶和水梆子(梆鈴)等樂器,對道情藝術的發(fā)展有很大貢獻。此后道情唱腔又發(fā)展為東南西北4路,其中許元章、耿顥賢、史學杰、敬廷璽等藝人,便是各路唱腔的著名代表。 |